制冷机某部分的零件如有损坏要拆下修理,这时,系统里的制冷剂应如何处理?发现压缩机里冷冻油不足该怎样进行添加?如系统内有空气或潮气侵入又该怎样进行排除?象这类问题是制冷机检修中所经常碰到的,解决这些问题是属制冷机检修的基本操作,若不掌握这些基本操作知识,就无法进行制冷机的检修工作。
1、抽出制冷剂
抽出制冷剂就是将系统里的制冷剂排除系统,注入备用钢瓶,但要估计到备用钢瓶的贮存容积应大于制冷系统的制冷剂液体的容积,保证容纳得下才行另外,备用瓶内应干燥并抽真空。
怎样的检修才需要抽出制冷剂呢?如果制冷机需要进行大修,它的每个部件都将要拆下检查,或是高压部分的部件发生故障,经检查和分析需要拆下修理,遇到这类情况,制冷剂是无法贮存在制冷系统里的,这时,就要将制冷剂抽出。缸径为70毫米以上的制冷系统与小型制冷系统的抽制冷剂方式不同,小型开启式机组可自己抽排制冷剂,而较大容量的制冷系统则需另用小型压缩机组抽排制冷剂。
1.1、小型开启式制冷机组抽出制冷剂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1.1.1、将压缩机的排汽截止阀阀杆反时针退足(俗称倒煞),以关闭旁通孔。旋下旁通孔的闷塞,装上T形或直形接头(另装—高压表),用一紫铜管(一般为¢6×1),把这接头和备用钢瓶的阀接头连接起来并旋紧
1.1.2、顺时针旋动排出阀阀杆,稍开即关。再把钢瓶一端的管接和旋松片刻你旋紧,让从系统放出的制冷剂蒸汽将管内空气排出。
1.1.3、旋开钢瓶阀,并准备好用冷水浇钢瓶,或把钢瓶浸在冷水中。因为从压缩机压入钢瓶的是制冷剂热蒸汽,必须对它进行强制冷却,以便使它迅速凝结为液体,并可使冷凝压力降低,加速抽出速度。
1.1.4、启动压缩机。事先关小吸气阀以防排汽过急而击坏阀片,或热蒸气来不及散热致使冷凝压力过高。
1.1.5、关闭压缩机的排气阀至完全关闭,使系统内的制冷剂都由旁通孔排入钢瓶。这时必须要连续地向钢瓶浇冷却水,保证及时散热。其排气压力应不超过15kgf/cm2(表压)。
1.1.6、当排汽压力逐渐下降,或手摸排汽管不太烫时,便可逐渐开可吸汽阀(反时针旋)。
1.1.7、当压缩机连续运转了相当时间后,可以看到吸汽压力表的压力逐渐下降,当压力表指针为0kgf/cm2(表压)或更低些时,系统中的制冷剂已基本抽空,留下的只是少量的制冷剂蒸汽,这时可以停车。
1.1.8、立即关闭钢瓶阀,稍等几分钟,,若吸汽压力回升至0kgf/cm2(表压)以上就要从新打开钢瓶阀,启动压缩机继续抽出。这是因为系统的过滤器不畅通,或冷冻室内温度较低,致使蒸发温度下降,制冷剂不易流出。若吸汽压力并不回升,即系统内无液态制冷剂,至此,可以排汽阀以关闭其旁通孔。
1.1.9、若一时没有足够大的备用钢瓶,可以先后将制冷剂抽入几只较小的钢瓶里。但事先必须知道每只钢瓶的允许灌注量。在抽出过程中,应将钢瓶放在磅秤上,及时控制其灌注量,以免发生事故。
若压缩机本身因有故障不能利用,或压缩机为全封闭式或半封闭式(大多数全封闭式压缩机连抽出制冷剂所必需的吸、排汽阀也没有)则需另用一台开启式压缩机来进行这一工作。因为这两种型式压缩机的电机组靠制冷剂来冷却,当制冷剂逐渐抽空(无冷却作用)的情况下长时间运转,电机极易发热烧毁。
对于装有低压继电器的制冷设备,在操作前应预先将其触点接至短路,以免抽制冷剂时因吸汽压力的下降,使触点分离而停车,影响压缩机的连续运转。
1.2、对于容量较大的制冷系统,注入的制冷剂量大,如一台用4FV10压缩机单级制冷系统,需注入制冷剂70公斤左右,若用自身压缩机抽易发生危险,且很耗时。为此,可以从贮液器或冷凝器的输液阀旁通孔接钢管,与备用钢瓶接上,关闭输液阀,启动,让制冷剂液直接排入备用钢瓶,当吸汽压力低于0kgf/cm2(表压)时,可以停车。最后,因系统所剩下的少量制冷剂从出液阀排出,这时可再从排汽阀处另接一台小型压缩机组来抽,系统的自身压缩机不宜运转。
2、拆下输液管和低压段部件
若制冷机输液管和低压段(输液关闭阀至压缩机吸汽腔) 有故障,需要拆修,应先把制冷剂抽至高压段,然后才能拆下部件。为此,应将低压段的制冷剂排入系统的贮液器,而不需把整个系统的制冷剂抽出。
若冷冻箱内温度低于0℃,应打开箱门,让箱内温度 上升,最好能升至0℃以上,再拆零部件(以防空气进入系统碰到蒸发器内壁后会结霜)。
零部件修复装上后,应对低压段(包括输液管)抽真空。注意:压缩机排汽阀与贮液器输液阀不能旋动,以免制冷剂泄漏。抽真空结束,关闭旁通孔,先后打开排汽阀、输液阀,注意开阀次序不能颠倒。
3、拆卸压缩机
当确定制冷设备的故障在于压缩机并需要拆开它进行检修时,应按以下步骤进行拆卸。
3.1、关闭吸汽截止阀,启动压缩机,使压缩机曲轴箱内抽真空。将低压继电器触点常通,不使电源开断,这样,曲轴箱内的制冷剂便很快抽入冷凝器。若压缩机有液击声,应断续停、开车二、三次,待液击声消失后,再连续运转,直到压缩机吸汽腔大致达到稳定的380毫米汞柱以下的真空度就可停车。
若抽不到真空状态,很可能是吸、排汽阀片漏气甚至损坏。如果能达到真空状态,但真空度不够高,停车后压力又迅速回升,这也是阀片漏气或轴封漏气。遇到这种情况,制冷剂就无法靠自身压缩机抽掉。这时,对于小型压缩机,由于曲轴箱内剩下的制冷剂量不多,一般可以在停车后将排汽阀关闭,旋松排汽阀螺塞,让压缩机内剩下的制冷剂放入大气。而对于大型压缩机,则最好另用压缩机将制冷剂抽出。
3.2、在停车同时,立即关闭压缩机排汽阀,稍稍旋松排汽阀旁通孔螺塞,让排汽腔中的部分高压蒸汽放净。然后旋下吸、排汽阀的紧固螺栓,使它们与压缩机分开。但吸、排汽管与截止阀连接的接扣或法兰不可松动,以免管路内制冷剂泄漏。卸去皮带或联轴器,旋掉底脚螺母,整台压缩机就可以卸下来。
3.3、压缩机检修好后使截止阀和传动机构恢复原状,将曲轴箱内空气抽出。抽气时不要旋松吸、排汽阀杆,只需将排汽阀的旁通孔螺塞旋下,装上接头和排汽管,启动压缩机,使曲轴箱内空气从旁通孔排出。(可听到排汽的气流声)直至真空度达到650mmHg以下,将排汽管的一端浸入油杯中,直至没有气泡为止。
3.4、拆下排汽管及接头,重新旋上螺塞,然后先后打开排、吸汽阀截止阀,再对系统进行调试运转。
4、添加制冷剂
制冷系统若有泄漏制冷剂情况,制冷剂量就不足,在运转中就会发觉冷量不够,这时,就需要添加制冷剂。当然,应先进行检漏和补漏,添补制冷剂是从低压段加入。
由于无法估算系统的渗漏量,所以很难估计制冷剂的添补量。但检修工人的经验是,当系统添补制冷剂时,若白霜能结到吸汽阀的吸汽管接扣处,即认为系统的制冷剂添补量已足够。
5、添加润滑油
制冷系统正常运转下,压缩机的耗油量很少。曲轴箱内部分润滑油虽被制冷剂高压蒸汽带出,但绝大部分被油分离器送回曲轴箱。即使无油分离器的小型单级制冷系统,只要是蒸发器的设计正确,管道的安装合理,制冷剂加入量适当,则被蒸发器带出的绝大部分润滑油是会被低压制冷剂蒸器带回压缩机的曲轴箱中。若不符合上述要求,则将有相当一部分的润滑油浮存在贮液器或壳管式冷凝器中,使曲轴箱的油面降低。另外,新系统在初运转时,某些部件上会留下一定量的润滑油,也使曲轴箱油面降低,出现润滑油量不足。此时必须添加润滑油,一次加油量不应过多,否则易液击。若润滑油常不足,则是系统有弊病或有故障,应及时检查纠正,因为添加过多的润滑油会导致换热器的传热系数降低。
加润滑油的方法有三种
5.1、从吸汽阀旁通孔吸入冷冻油::此法适用于添加量少的小型压缩机,其操作步骤如下:
5.1.1、关闭吸汽阀,启动压缩机几分钟,将曲轴箱中制冷剂排入冷凝器,使曲轴箱呈真空。停车并立即关闭排汽阀,慢慢旋下排汽阀的旁通孔螺塞,将高压腔剩气放掉。旋下吸汽阀旁通孔螺塞,装上锥牙接头和铜管。
5.1.2、用手指揪住吸油管口,启动压缩机将曲轴箱空气抽出,如发现液击情况,则让压缩机断续运转二、三分钟,使曲轴箱呈真空状态。当揪住管口的手指感到有一股较强的吸力时即停车。
5.1.3、把用手指揪住的管口浸入准备好的润滑油中,浸入二即放手,油便从油管吸入曲轴箱
5.1.4、观察油面指示器所指油面是否到达所需的油面线。如果末达到,而油管口又无吸油油能力(说明曲轴箱已无真空度),可再用手揪住管,按上述方法启动压缩机,恢复曲轴箱的真空状态后,再把管口浸入油中放手吸油,直至到达所需油面线为止。
5.1.5、拆下接头,旋上螺塞,启动压缩机,排出曲轴箱内吸进的空气,至无排汽声即扳紧排汽阀螺塞。打开吸、排汽阀,加油工作完成。
5.2、从加油孔中加润滑油:此法适用添加量较大并有加油孔的情况。其操作步骤如下:
关闭吸汽截止阀,启动压缩机,将曲轴箱内制冷剂排入冷凝器。注意如发生液击则断续停开几次,使压缩机内的压力接近大气压力(即略高于0kgf/cm2表压),停车,并关闭排汽截止阀。
旋下加油孔的螺塞(俗称油闷头),将漏斗插入加油孔,并往里面加油,加油量以到达油面线为止,加油毕取下漏斗,旋上螺塞扳紧。打开吸、排汽阀,加油工作结束。
5.3、从曲轴箱下部的油三通阀加油
具有三通阀装置的F7和F10系列压缩机,可在压缩机连续运转情况下加油。其操作步骤如下:
5.3.1旋下油三通阀帽盖,将阀杆反旋倒煞,即关闭油路外接头。
5.3.2旋下闷头螺塞,接上锥牙接头及加油铜管,油管的另一端浸入油内,盛油器应高于曲轴箱内油面。
5.3.3关小出液阀或压缩机的吸汽截止阀,使压缩机在吸汽压力略高于0kgf/cm2的表压力运转。
5.3.4将油三通阀杆顺时针旋转4/1转,让曲轴箱内有压力的润滑油流出,将管内空气排掉。然后迅速顺时针旋阀杆至关闭位置,切断机内油路,油泵的吸油腔内压力立即低于大气压,润滑油即从吸油管口吸入。
5.3.5加至一定的油面后,迅速反旋油三通阀杆,关闭外接头口。
5.3.6拆下油管,旋上并扳紧螺塞闷头和帽盖,恢复输液阀或吸汽截止阀杆至原来的位置,加油完毕。
6、放空气
空气是不凝性气体,即空气在一般的低温下是不会凝结为液体的。制冷系统中如混入了空气,会影响冷凝器的散热,使冷凝压力升高,迫使机组不能正常运转。为此,制冷系统内有了空气就要把它排出,才能维持机组的正常运转。放空气的操作步骤如下:
6.1、关闭贮存器出液阀或冷凝器出液阀。
6.2、启动压缩机,将低压段内制冷剂抽入冷凝器或贮液器里。
6.3、低压段抽成稳定的真空状态后停车。
6.4、旋松排汽阀的旁通孔螺塞,顺旋(旋半圈左右)排汽阀杆使阀成三通状,高压气体就从旁通孔中逸出,如果排出的气流感觉象风吹一样,没有凉快感,那末排出的极大部分是空气。继续排汽到手上有点滴油迹,同时有点冷的感觉,此时排出的已是混有极小部分空气的制冷剂蒸汽,即空气已基本放净了。
6.5、为检查系统内是否还有部分空气,可在排汽阀的旁通孔处装压力表,测量高压段的压力值,并查对其对应的饱和温度值。若压力表指示值所对应的饱和温度超过冷凝器冷却水排出(或风冷式冷凝器排风)温度很多时,则说明空气可能还末放净,要继续放。若两温度比较接近(一般高2~3℃),则空气已基本放净。
6.6、反旋排汽截止阀杆,倒煞旁通孔,拆表,旋上螺塞扳紧,放空气工作结束。
7、吸潮
水在氟利昂液体中的溶解量很小,且与氟利昂温度有关,温度越低其溶解量越小。若制冷剂里混入水分,一部分水就溶解于制冷剂中,并和它一起流动,当流过膨胀阀孔时,因温度突降,部分水从制冷剂中析出,除空调外,一般蒸发温度都低于0℃,于是析出的水将结冰,堵塞膨胀阀孔道,为此,必须进行吸潮。即是用干燥剂吸去水分,其操作步骤如下:
7.1、先将输液管和低压段抽成真空状。
7.2、停车,关闭排汽截止阀,微开出液化阀使低压段压力上升到0kgf/cm2或稍高一点的表压。
7.3、拆下系统中的过滤器,换上干燥过滤器(事先应准备)。若没有备用干燥过滤器,可将拆下的过滤器临时改装为干燥过滤器。吸潮剂用试剂品的无水氯化钙。
7.4、装上干燥过滤器后,再将输液管和低压段抽真空,然后开排汽阀,再开出液阀,使压缩机运转。
7.5、经过几小时的运转吸潮后,一般情况下,系统就不再发生冰塞现象,吸潮收到效果。若冰塞情况仍末完全消除,还需继续运转,必要时再换上新的吸潮剂,但这种情况还是极少的。
7.6、吸潮工作结束,按第1、2条的步骤拆下干燥过滤器,并将原过滤器装上系统,按第3条步骤运转。
吸潮剂若选用无水氯化钙时,其使用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4小时,以免因时间过长,氯化钙会溶解为液体糊状,容易流进系统管路里,造成堵塞和严重铣蚀事故。